嘉善县“银盾-13”人口应急疏散演习体会
发布日期:2013-06-26信息来源:嘉善人民防空网浏览次数:7477
5月12日,我有幸成为10名志愿体验者之一,参加了嘉善县“银盾-13”人口应急疏散演习。演习分“就地掩蔽”和“城市人口疏散”两个阶段,我与其他3名体验者参加了后一阶段。
演习模拟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在遭敌空袭的情况下,组织城市人口从城区向基地疏散。演习动员后,随着指挥长一声“出发”的命令,4辆载着160余名疏散人员的大巴车紧跟指挥车向疏散基地——碧云花园开进。车队行进至柳州公园处时,停至隐蔽处待命。引导员通报,前方道路遭敌破坏,我方工程人员正在抢修。道路抢通后,车队继续开进。车队到达碧云花园后,早已准备好的保障人员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进行人员点验,接收安置;所有疏散人员迅速被疏散至接待中心、客房、草坪帐篷、温室钢棚等4个安置区。碧云花园为疏散人员提供食物饮水保障。疏散人员在安置区谈感受、学习防空减灾知识。16时许,演习结束。
近3小时的演习,在人生中短暂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感受颇多。我觉得在防空防灾工作中要注重克服居安忘危的思想,平时多演练,将重点放在社区。
切忌居安不思“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虽然我国现处于和平环境,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伊拉克战争等世界几场局部战争,无不警示我们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高技术空袭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威胁,一旦有战,首要防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自然灾害多发,近几年就发生了汶川、玉树、芦山地震。灾害危险似河中暗流,如黑夜之幽灵,悄然与你如影随行。2012年北京“7·21”暴雨,77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人世,给家属留下的是伤痛,给社会留下的是思考。只有克服居安忘危的思想,才能树立防空减灾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意识,才能使人们平时注重学习,增强防范风险、规避危险的能力。
平时突出一个“练”。平时多演练,战时、灾时少流血。这次演习,组织严密、衔接顺畅,宣传到位,演习有序进行。动员教育,人员编组,通信联络,交通保障,疏散行进,接收安置,后勤保障,每个环节都安排得科学合理。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衔接顺畅,演习得以安全、快速地按预案进行,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平时通过此类演习,让组织者完善各类预案、优化组织程序、加强沟通协调、强化社会保障,让参与者熟悉疏散程序、避难地点。当战争、灾害来临时,人民群众才能不惊慌,组织者才能有底数,按照预案进行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流血牺牲和财产损失。在芦山地震突来时,正在上课的四川天全中学全校师生没有慌乱,迅速有序按指定路线疏散到了操场,没有人员伤亡,整个过程只用了一分半钟。其成功经验就是汶川地震后,天全中学每学期都进行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希望年年有演习,家家都参与,人人懂知识。
立足社区这个“点”。在演习中,人员召集由社区工作人员完成,人员按社区编组。人与人之间相互比较熟悉,心态平稳,气氛活跃。这是演习快速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我觉得社区作为一个“点”,在防空减灾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社区人员的熟悉度、集中度,一是有利于防空减灾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二是有利于培训防空减灾骨干力量。三是人员之间有一定情感归宿感,战时、灾时可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四是容易沟通协调,利于组织安排和自救互救。
嘉善县司法局 刘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