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积极实践民事防护工作,是新形势下公共医务机构贯彻以人为本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创新服务社会大众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大云镇卫生院与人防办积极探索建立医务人才服务民防工作的有效形式,不断扩大公共医务机构服务民防工作领域,为基层民防工作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1.强化组织保障,从优选配医务志愿者
2015年初,大云镇成立了全县第一支卫生系统民防志愿者服务队-大云镇卫生院民防志愿者服务工作队,由镇卫生院分管院长担任志愿者队伍负责人,由镇卫生院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和公卫科室人员组成成员,主要为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提供义诊、健康宣教、讲座等服务。目前大云镇医务志愿者队伍共有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同时,还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为民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防志愿者服务工作队在平时积极开展义诊活动,今年2月,大云镇卫生院医疗志愿者联手大云镇爱卫办志愿者到大云镇敬老院,看望慰问了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在现场,助老志愿者“一对一”帮扶老人,亲切地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饮食情况、主动帮老人打扫卫生、贴窗花、包饺子。医疗志愿者携带血压仪、指甲钳,认真细致地为每一位老人测量血压、修剪指甲。对个别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耐心提出科学指导,给老人们讲解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健康知识。3月,医疗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大云镇敬老院,开展赠医义诊活动。本次活动,义诊服务队共为12名老人开展了免费体检活动,体检内容包括量血压、测血糖、发放宣传资料等,并对部分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老人开展了听心肺、心电图检查等一对一服务活动。
2.突出形式多样,定期开展民防宣传教育
2014年,大云镇人防办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陆续建立了5个防灾减灾宣传固定网点,配备义务宣传员开展民防宣传教育工作,为探索建立医务人才服务民防工作机制打下了基础。大云镇卫生院民防志愿者服务工作队还和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疾病防治、应急自救等民防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等免费服务,进一步普及了群众的日常卫生知识和防灾减灾能力,同时也为基层民防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利用电子屏、宣传橱窗、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宣传工作“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等活动。
在纪念汶川地震七周年之际,大云镇卫生院民防志愿者服务工作队联合大云镇中心学校,开展了“大云镇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活动中,内科医生借助人体模型,边讲解边演示了如何快速安全脱离各种危急环境、现场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和注意要点;外科医生现场操作了上肢骨折的简单三角巾包扎、伤口止血、脊柱骨折的搬运方法等,并与广大学生们现场互动操作指导。
3.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民防服务能力
医务服务与民防工作必须努力做好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学科结合。大云镇卫生院民防志愿者服务工作队的主要职能是平时向社会各界宣传人防知识和防空技能并开展医疗服务,参与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抢险保障工作,在战时协助人防专业队开展消除空袭后的工作,并在平时的讲座、培训、咨询等服务中发放民防医疗小册子,教授应急救援常识,并对医疗志愿服务队定期进行民防医疗培训和心理培训。如遇民防需求与群体性事件应急医疗能够及时跟上,开展民防医疗救助服务和民防心理应急疏导服务。
大云镇卫生院为提升民防服务能力,着力加强医务工作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对每年新招聘的毕业生,先进行全科或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然后安排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坚持岗位培训制度,实施重点人才培养项目,有计划地选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并纳入民防医务志愿者,不断扩大卫生院民防志愿者服务工作队。同时加强有相应学历并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从事血糖测定,心电图操作和简单分析,三大常规操作及其他新增项目的培训,如遇民防需求和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能够开展相应的医疗救助服务。
在卫生系统大力开展民防志愿者服务工作队伍建设是夯实基层民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民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民防志愿者中需要更多的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同时,民防志愿者队伍也会在服务方面细化,比如开展:宣传教育志愿服务,医疗救护志愿服务,心理救助志愿服务等。这就要求人防(民防)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吸收更多更好更专业的人员为我们的民防事业服务。大云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立医务人才服务民防工作新机制,组建了服务于民防的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伍,并开展了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反响。
大云镇卫生院、大云镇人防办
莫建伟、李红芳、杨艳、姚维锋